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:“創(chuàng)業(yè)起始就像從幾乎無路可通的叢莽中披荊斬棘,尋覓一處可能發(fā)現(xiàn)金沙的所在。然后淘盡了數(shù)千斤沙石,希望至少找到幾粒金屑?!憋@然,陳耀鍵很認同這句話,所以他能從昨天的報童到今天的CEO。
陳耀鍵,男,1979年出生于四川大竹,人人斑竹網CEO,公司團隊50多號人,產值近千萬。此前兩年,有媒體戲稱其為“中國最窮的CEO”。
一場無悔的飄零
通常情況下,人們在經歷某些困難的時候,總喜歡說“假如當初……那也許……”,用這樣的話來給自己一種心理安慰,暗示自己至少曾經擁有過某種機會。
1999年的初秋的某天深夜,陳耀鍵躺在一個路邊無人的工棚,聽著外面偶爾過往的車聲,沐浴著清晨有些刺骨的涼風,做著這樣的假設:“假如當初我聽了家人的勸告,老老實實留在家里教書的話,也許我現(xiàn)在正躺在家里溫暖的床上做著春秋美夢。然后,再等上幾年,找個合適的人結婚生子,過上幸福安穩(wěn)的生活……”
當年,陳耀鍵大學畢業(yè)后,放棄了留在家里做一名教師的機會,不顧家人的勸告要去外面闖蕩。為了這個選擇,他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不敢和家人面對。因為他放棄了家里安逸穩(wěn)定的工作,卻不得不迫于生計,當上了一個起早貪黑走街串巷的報童。
那天晚上,他賣完最后一份報紙后,從廁所出來的工夫,他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——一輛除了鈴鐺不響到處都響的自行車被人偷走了。他花了近三個小時從春熙路走到雙楠小區(qū)的住處的時候,又發(fā)現(xiàn)同住的室友不在家進不了屋。時值凌晨三點,他只好在附近一個閑置的工棚里面坐了下來。“那一刻,我想過了放棄?!?陳耀鍵說,“但是我確實不愿意那種平淡的生活,哪怕自己在外面辛苦一些,但至少我的每一天都是有色彩的。”
后來的陳耀鍵把每一次的困難都當成是一種歷練,當成彩虹之前的風雨。
一次遺憾的創(chuàng)業(yè)
1999年10月,陳耀鍵的母親50大壽。按理,飄零在外的兒子怎么都應該回家一趟,但囊中羞澀的他連回家的路費都掏不出來。那天夜里,陳耀鍵躺在床上輾轉難眠,終于在半夜忍不住爬起來提筆作文。他在文章中飽含深情地寫到:“母親是深埋在我心底的那根弦,一直以來,我小心地,不敢觸及它,害怕它會將我脆弱的靈魂震得支離破碎……”洋洋千言記敘了一個游子對母親的思念和感激之情。
陳耀鍵想把文章發(fā)表后,寄給母親作為生日禮物。正是因為這篇文章,讓報社的人認識了他,也讓他一下子從一個落魄的“報童”成為了報社的編輯。之后,通過不斷的努力,陳耀鍵從編輯部實習生干到國內新聞編輯、報社網絡編輯。
事實上,在做網絡編輯之前,陳耀鍵從來沒有碰過電腦。他安安靜靜地站在其他編輯后面看別人操作,很短的時間,就學會了上網。因為工作的需要,他又通過互聯(lián)網,很快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新聞資源共享關系網絡,很多媒體在約不到稿子的時候都找陳耀鍵幫忙。這讓他在媒體同行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,也是從這時開始,陳耀鍵與網絡結緣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找陳耀鍵幫忙的媒體約來約多,他從中看到了商機。陳耀鍵認為,如果能建設一個網絡平臺,專給天下記者作為稿件交易的平臺,不但可以讓編輯們工作更輕松,也能讓記者的作品更廣泛地傳播并得到相應的報酬,更重要的是,網站從中可以提取傭金,贏得利益。他立即就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向一位在網絡公司工作的朋友進行咨詢,在獲知這個計劃切實可行后,陳耀鍵毅然辭職。
寫商業(yè)計劃書,找合作者。陳耀鍵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行動。
2001年11月,陳耀鍵與成都一家網絡公司達成了合作協(xié)議——天府圖片網開始運行,他負責除技術外的一切工作。準確的說,2001年的中國網絡市場是一個泡沫市場,無數(shù)的資金被巨大的網絡在一夜之間吞噬得干干凈凈,多少英雄好漢都倒在了網絡發(fā)展的道路上。而陳耀鍵卻憑借自己的努力,在網站試營業(yè)的一個月里,就實現(xiàn)營業(yè)額超過8000元。盡管數(shù)額不大,但對于當時蕭條的網絡市場而言,這畢竟是一個開門紅。這樣的成績讓陳耀鍵信心百倍,準備大干一場,然后事與愿違,由于體制等方面的原因,陳耀鍵和這家網絡公司的合作很快終止。他的第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就如此地劃上了一個遺憾的句號。
一個業(yè)余的開始
安妮寶貝在《薔薇島嶼》里說:你一生所尋找或愛上的人,只可能是與你類似的人。這是對愛的一種闡釋,其實做事業(yè)也是如此。與天府圖片網的遺憾終結,并沒有讓陳耀鍵的網絡夢想就此打住,不過換了一種思維繼續(xù)為之奮斗。在他看來,要給網絡的夢想插上翱翔的翅膀,他不僅僅需要經營,會做經營,還需要必要的技術支持。他輾轉到了重慶,開始自學Frontpage、FTP、Flash等網站建設基本知識,并在業(yè)余時間創(chuàng)辦了“每日傳媒視點網”。
正是這個從技術上講很業(yè)余的網站,使全國各地媒體工作人員在上面頻繁的進行新聞圖文交易,發(fā)表文章論述自己對新聞